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这就是当年南龙岗反击战的战场。”
已经是个八十多岁老人的王香货,指着村子西面的一片玉米地说。
当年染着战士鲜血的黄土地,如今已被一片绿色覆盖,曾经的小孩子也垂垂老矣,但那些战士们的事迹永远不会被遗忘。
王香货说,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那些战斗场面,却清晰得像昨天一样。
宣村伏击战
1940年年末,为配合晋西北地区的反扫荡作战,当时正驻扎在冀中平原定县附近的17团决定向日本人主动出击。
经过实地考察,17团团长闵鸿友发现,在整条平汉铁路线上,日军在从定县到新乐段之间的防守最为薄弱,且运送军队装备的列车来往频繁,非常适合组织伏击。
展开剩余91%经过召开战斗会议商讨后,闵鸿友将战斗地点选在了深沟和土丘较多的宣村附近。
12月26日上午,17团到达了预定的伏击阵地,在列车沿途迅速布置下地雷。
同时,闵鸿友将手下部队分成各个小组,分别负责正面阻击和绕后抢运物资等任务,每个小组各司其职,以方便在日本军列到来后迅速展开行动。
当晚,日军一辆载满军火的列车向宣村方向驶来,火车刚一进入埋伏地点,便立刻被地雷炸毁,整辆列车直接脱轨。
在日军还未反应过来时,闵鸿友下令立即开火,同时,早已准备好的战士们,立刻向着列车发起了冲锋,由于我军准备充分、作战英勇,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便歼灭了全部日军。
在这场战斗中,我方仅以一人负伤的代价全歼日军,缴获运输车内大量的武器装备。
在战斗结束后,闵鸿友带领战士们迅速清理战场,能带走的物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也要就地焚毁,不能留给日本人。随后,17团便离开了宣村。
一小时后,日军的支援赶到现场,而那时17团的战士早就已经离开了。
此次宣村伏击战的破坏,导致日军在此段铁路的运输整整停运了三天,摧毁了一整个师团的补给物资,给日军后来的作战计划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日军高层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很快,气急败坏的日军当即派兵,准备抓住17团报仇雪恨,然而,在闵鸿友的带领下,17团不断进行转移,躲过了日军的多次围剿,成功撤退到了南龙岗地区。
行动鬼祟的卖油郎
元旦前夕,石家庄行唐县的南龙岗村平静的一如往常,大人们忙着做自己手头的工作,小孩子们在街上三两成群地做着游戏。
这时,一个卖油郎的吆喝声打破了平静,和平常来的卖油郎不同,这个人没有挨家挨户地去找家里的大人们推销自己的油,而是乐呵呵地看着小孩子们玩游戏。
很快,小孩子们注意到他,开始好奇地和他搭起话来。
在给小孩子们讲了几个镇里发生的故事后,卖油郎装作不经意地提到,在镇子上看见过八路军,还炫耀地说你们这些小孩子没见识,一定没看到过。
有个小孩子听到这有些不服气,说: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见过八路军,外面村子里就有呢。”
卖油郎赶紧接着问道:
“你在你们村里见过几个八路军?我觉得肯定没我见过得多。”
小孩子想了想说:
“大概七八个吧。”
听到这,卖油郎笑着又敷衍了孩子们两句,转身就走了,被留在原地的小孩子们有些奇怪,这个卖油郎怎么不卖油呢?他究竟是谁?为什么专找小孩子问八路军的事情?
原来,这个人根本不是卖油郎,而是日本人在进行作战前派出打听八路情报的特务。
在这个特务回到日军驻地后,当天晚上,日军便连夜赶来准备偷袭南龙岗村。
不过,这个特务和即将到来的日军不知道,他们得到的情报有误,此刻驻扎在南龙岗的不是零散的小部队,而是刚刚取得大胜的17团!
南龙岗反袭击战
那时,由于长时间的艰苦行军,让战士们颇为疲劳,闵鸿友决定在南龙岗地区稍作休整。
在休整期间,17团的战士们未曾放松警惕,他们知道,怀恨在心的日本人,正随时准备着伺机报复,因此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经过侦查,闵鸿友了解到,南龙岗周围的日军据点虽然不少,不过大多距离较远,且兵力不多,一次最多也只能出动四五百人。
如果战斗打响,虽然17团无法将敌人全部歼灭,但敌人也不能对我方造成有效伤害,如果打消耗战,我方不动,日军却要从各个驻点调集统筹兵力,优势也在我方。
而日军只要派出二三百人进行试探,那我方就有把握将他们包围全歼,让这些日本人有来无回。
因此,针对各个据点的距离和地理位置情况,闵鸿友制定出了周密的反袭击计划,他不仅给各个连队分别划定了战斗区域,还亲自带领士兵们建造防御工事。
于此同时,闵鸿友还向日军在南龙岗附近的据点派出侦察部队,一旦日军有移动,17团将会立刻得知消息。
在备战结束后,闵鸿友也不让战士们一直紧绷着精神,他知道,长久以来的行军作战,让战士们的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疲劳,这样的部队是打不好仗的。
于是,闵鸿友便组织大家开启了元旦晚会。
不仅战士们可以互相表演节目,南龙岗的群众们也受到邀请,大家来到驻地和战士们一起做游戏。
有的八路军战士看到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吃不饱饭,还会将自己的军粮送给孩子们,就这样,村民们和17团的战士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元旦。
但是,平静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新一轮的战斗很快便打响了。
1941年1月3日,附近的侦察部队传来消息,从西南方向来了日军200余人和伪军100余人,他们不仅装备齐全,还带了步兵炮和重机枪,打算趁着黎明前的夜色向我军发起偷袭。
为保证行动的隐秘,日军还将整个大部队分成三路,从西、中、东三个方向偷偷前往南龙岗,希望趁我军还未发现时形成包围圈。
驻扎在前方执行侦察任务的三营九连,首先与日军进行了正面接触,闵鸿友当机立断,命令三营一定要在此抵挡住日军,将其拦在我军阵地前。
接到团长的命令后,三营营长杨德敬和教导员安友龙一刻也不敢耽误,经过短暂的交流后,决定立刻派十连前往交战现场,帮助正在进行作战的九连阻击日军的攻势。
同时命令11连和12连向敌人的右翼迂回,与正面作战的队友形成夹击之势。
由于前来的敌军数量不多,闵鸿友决定按照之前的计划,将这次来的日军全部歼灭,一个也不放回去。
在了解前线的情况后,闵鸿友命令三营一定要在前线守住战线,同时让二营的连长亲自带着手下的五连和六连立刻前往敌军的左翼迂回。
一旦各部队就位,日军面对多面进攻必然坚持不了多久,完全消灭敌人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虽然战术准备得非常充分,不过由于日军的装备优于我军实在太多,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正在进行阻击战的三营还是被突破,只得被迫撤出前线阵地,丢掉了一部分防御工事。
占据了这些防御工事后,日军立刻在里面架上了重机枪,汹涌的火舌从枪口喷泻而出,给三营的正面部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不过,我军的战士们并没有让敌人得意太久,三营营长杨德敬和教导员安友龙,亲自带领九连和十连的战士们向日军发起冲锋,誓要夺回被迫丢失的前线阵地。
由于村庄内房屋的距离非常近,巷道狭窄,行军和作战都很艰难,我军一时间伤亡不小,十连长甚至在战斗中牺牲。
双方一时间在村子里陷入僵持状态,虽然我军不能彻底将日军赶出村子,但日军也没有办法再向前一步。
在两军交接的阵地上,战士们在敌人机枪的扫射中一个个倒下,但没有人就此放弃,反而战意更胜。
十连战士李俊卿的子弹被打完了,但他依然没有后退,而是一边高呼着为连长报仇一边直接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九连战士张福海先后四次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负伤,但不顾战友和医疗兵的多次劝阻,依旧坚守阵地。
面对八路军惨重的伤亡,南龙岗的村民们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在村长的组织下,群众们把家里的木床和门板拆下来做成了担架,帮助八路军运送伤员。
家家户户都不吝惜柴火,不停地烧着热水,将布料煮过后剪成条,给战士们做绷带。
妇女们甚至将只有过年才舍得吃的鸡蛋和面条拿出来,给在前线作战的八路军战士们补充营养。
就这样,南龙岗的军民一心,大家一起努力坚持,虽然正面战场的战况非常艰难,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退缩。
7时30分,先前受命前往敌军右翼的12连终于到达了作战位置,正面阵地的压力彻底减轻了。
抓住这个机会,三营立刻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很快便夺回了前线阵地,将此处的敌人彻底消灭。
随后,三营的战士们与正在与敌军东路进行作战的友军汇合,前后夹击日军,在杨德敬的带领下,我军连续三次向敌人发起冲锋。在我军的勇猛作战下,东路的敌军很快被彻底消灭。
在东路的敌军被彻底解决后,杨德敬带着战士们一起向西进发,绕到了中路敌军的后方,彻底切断了敌军的后路。
在发现无处可退后,日军仍未放弃,而是开始进行最后的顽抗,但在杨德敬的指挥下,刚刚消灭一路敌人的战士们士气高昂,仅用了不到30分钟便将中路的日军全部剿灭。
在杨德敬的三营前来汇合后,负责阻击西路敌军的二营战士们士气大振,立刻开始一起对日军发起最后的总攻,在有着兵力和火力优势的前提下,日军很快溃不成军。
自此,南龙岗反击战彻底结束,17团在这场战斗歼灭日军200余人,伪军70余人、俘敌20余人。
17团也在这次战斗中,缴获了敌军带来的所有步兵炮和重机枪,其他武器弹药更是不计其数。
在南龙岗反击战中,17团的前期准备非常充分,临场指挥也极为出色,战士们英勇作战,宁死不退,将这场战役打得非常漂亮。
不过,在这场战斗中,17团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南龙岗的村民们也为烈士举办了葬礼,并请人为他们立了石碑刻下碑文,即使石碑有一天会被风化,但这些将士们的流血与牺牲却永不遗忘。
直到战斗彻底结束后,17团的战士们才知道,原来在南龙岗与他们进行战斗的日本军队,是素来有着常胜军之名的神岗中队。
这支队伍在来到中国后未尝败绩,一直以来都自傲得很,没想到这次不仅在南龙岗经历大败,还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自此,17团在日军中名声大噪,如果哪里发现17团的踪迹,附近的日军都会惶惶不可终日。
南龙岗反击战是我军由被动受袭转为主动反击后,取得的少有的重大胜利。
在这场战役中,我军的胜利来源于前期的充分准备和对敌情的准确判断,这使其成为了一个在遭遇敌袭时对敌反击的经典案例,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
在解放后,南龙岗反击战被编入了我军的学习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团战例选编》,以供后来的将士们进行研究。
而在这场战役中担任指挥官的闵鸿友,也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建立功勋,在建国后的授勋仪式上被授予少将军衔。
发布于:天津市